探微-分01丨主题党团日之学期实践: “进京赶考,重游圣地”赴西柏坡实践总结

2021-05-16 08:33:44
人点击

   2021年5月4日到5月5日,探微-分01团支部、党课小组的10位同学在书院党建辅导员朱其盛的带领下,来到西柏坡开展了“百年接力,强国有我”的主题实践活动。在重温“进京赶考”历史中,切身感知中国共产党百年砥砺奋进之路,深刻认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了解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传承红色基因,勇担历史重任。


 

拜访七十六岁老党员闫青海


  5月4日傍晚,在结束了下午的参观与交流后,同学们来到会议室,对下午的活动进行总结,同时做出新的思考。大家先后观看电影《太行山下》、阅读《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及文献《军事动员与乡村传统: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优待抗属为例》。阅读后,支队成员就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结论展开讨论,并联系当前开展群众工作、动员广大群众的方法展开思考,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收获颇多。



    5月5日早上,支队六位成员身着印有“清华大学”的衣服,手拿国旗、校旗、接力棒,七届二中全会旧址门前进行了快闪接力跑步的录制。


   许多人认为,现在的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就是毛主席和党中央在西柏坡时的原貌,其实不然。1959年,因当地兴建岗南水库,中共中央旧址和周围几十个村庄均被淹没,成了一片汪洋。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搬迁复原后的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或者说是个浓缩化了的景点。

   为了更好地探寻历史风貌,5月5日上午,同学们来到岗南水库参观



同学感悟:

范舒杨:这次西柏坡之行,虽然行程紧凑,比较疲倦,但是我收获颇丰,感触良多。在纪念馆参观时,那些黑白的画面、古老的物件和鲜活的铜像,令我真实地感受到了前辈们的一腔热血,仿佛历史深处传来的回响,令我振奋。在老党员家里,聆听他的故事时,我真实地感受到了我党为广大人民带来的福祉。当我看到他在讲述途中,眼角闪现点点泪光时,我便更加坚定地相信,我党是真正地在为人民服务。在会议室和同学们观影、讨论,大家的见解都有理有据,令我印象深刻。乘船航行于水库之上,日光流淌,微风拂面,远处的航迹云不断延展。那时,无数的前贤故人在我脑海中飘过,在我心中泛起涟漪。我相信,他们的梦想正在稳步地走向实现,而终有一日,我也要为实现这些梦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周哲:西柏坡是什么样的一个地方呢?有什么独特的纪念意义呢?它有什么资格成为一个红色圣地,吸引大家去游览呢?它是否是一个政治宣传的工具,亦或是实实在在地留传着某种精神文化呢?

如果是简单地为了记录历史,保留历史遗迹,恐怕不必建这样一座纪念馆。西柏坡不过是中国共产党临时歇脚的地方罢了,其历史意义恐怕也如同汉中之于汉朝,如果说西柏坡仅仅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曾驻扎于此而闻名的话,以一个后人的视角,其也不过是历史胜利者的自我夸耀。这样的话,5000年中国历史,又有多少开国皇帝,多少王朝的中央政府中央坐落于多少地方呢?西柏坡,恐怕只不过是统治者为了显摆功德而建设的一座功德碑,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被历史长河给吞没,被世人所遗忘。或许在遥远的未来,有某个古代史学家在历史书偶然上瞥见了这个土气的名字,又转瞬将这个不重要的概念抛去吧。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现在去西柏坡游览的,恐怕都是像我们这些,我们这些将要入党的同学吧?

然而,事实仿佛不是这样。在西柏坡纪念馆,看得最认真,最专注,最富有深情的,是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

我看到一位老人穿着军装,在党的七中全会旧会址拍照。充满皱纹的脸上,迟钝地漏出了微笑。

我看到一位老奶奶带着一顶红色的帽子,在家人的搀扶下,一步一步地登上纪念馆的楼梯。

我看到了一位老爷爷对着土地改革相关的历史资料若有深思的样子。

他们或许亲历了这段历史,或许只不过是听说过这段历史,亦或许根本不了解历史,不过是想来看看罢了。他们穿的不是庄重而又有失亲近感的西装,而是非常朴素的衣服。相比于来学习的党员或预备党员,他们或许抱着更加真诚的心态。。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驱使着这些老人以羸弱的躯体,来到西柏坡这片土地的呢?

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或许是这样,但恐怕有更好的描述:

“毛主席万岁!”

“人民万岁!”

他们是那个时代的人民,既不是什么红二代,也没有没有要为党歌功颂德的必要。他们自发地来西柏坡追忆党的历史,说明他们并不将当时的共产党视为统治者,亦或是,他们认为自己就是统治者。

人民是新中国的统治阶级!

党救了中国?党救了人民?错,而是人民中诞生的党带领人民实现了人民的自救。

人民的美好生活是党给的?错,是党带领人民创造了更美好的生活。

正是因为党从人民中诞生,党的所有成绩来源于人民,党应该为人民服务。然而,忽视了这点到人,恐怕不少。

知道为人民服务,却不知道为什么为人民服务,这无疑是最可怕的一件事,把为人民服务看作一种慈善事业,把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当作是一种给予乃至施舍,这不过就是一种自我感动的行为。不禁联想到大连理工去做支教事业的一位女大学生侮辱乡村学生的行为。否定她的动机,认为她去支教就是为了保研,没有为社会做贡献的想法,这是不合理的。认同她的行为,觉得素质低的底层人民不值得尊敬,这是没良心的。

有多少人是把为人民服务当作一种慈善事业,而非回报人民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呢?有多少人觉得人民理所当然地要为自己感恩颂德,而遇到批评就痛斥人民为刁民的呢?

这些人恐怕已经忘记了,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最后的展室要以不忘初心为主题吧。

人民万岁,这是我在西柏坡实践后最大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