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导师在一起丨学古探微,共同成长 (2)

2021-05-19 09:15:47
人点击

  书院制是“强基计划”在清华落地过程中的探索,“导师制”作为书院颇具特色的师生互动形式,如今也在探微书院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我与导师在一起”栏目旨在探寻探微书院的首批新生是如何与导师进行互动交流的。

  让我们走近探微书院的首批同学和导师,看一看他们是如何“学古探微,共同成长”。


本期导师1——杨睿教授

杨睿 教授

■ 清华大学化工系副系主任,清华大学化工系高分子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包括高分子材料的老化降解、潜热型相变储能材料、高分子材料的结构表征等。课程《高分子材料仪器分析》被评为清华大学精品课。担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第五、六、七届理事会理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分会副秘书长,并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第七、八届委员会委员,高分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导师有话说

  新生进入大学,真正开始了独立生活,面对的是全新的环境和学习生活方式,会有很多不适应。在这个阶段,能有人倾听他们的苦恼,理解他们的困惑,给他们帮助和引导,会让他们更好地成长。

  书院所谓从游,以我们的人生经验带领学生,是为“导”;交流的过程中教学生锻炼心智和能力,形成独立向上的人格,是为“师”。责任重大,焉敢不用心?

  跟学生在一起,经常收获意外惊喜:这个那个学生从外表绝对看不出来的独门绝活啦,他们自己成功独立组织的大型活动啦等等,也能感受到他们的信任和认可,很幸福。经常和学生在一起,是我从心理上能永远年轻的秘诀吧!


同学有心得

  说起我的导师杨睿老师,首先想到的便是杨老师的睿智、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第一次见面便将我惊艳。最令我叹服的可能是杨老师的语言能力吧。在平淡的语句中细细品味,往往能发现特别巨大的能量。不仅如此,对每位学生关怀备至,这也是杨老师做到了的。还记得我生日时的那句“要记得吃早饭”,对我来说这真的是特别温暖。谢谢杨老师!

——潘汉超

  上周有幸在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清华大学高分子实验室。化工系所在的英士楼在外观上就很大气,里面的实验室更是高级到超出了我的想象。高级的实验仪器,齐全的各类设施,还有为了保障实验安全而做的各项防护措施,看到气路管道密密麻麻,看到学长学姐们有的穿梭不停,有的小心翼翼,真的非常喜欢那种做实验的氛围。正如杨老师所说“清华大学的化工实验室是最危险也是最安全的”。能在这里做实验是一种幸福。

  在上一次导师组的活动中,杨老师亲切地关心了我们对大学生活的适应,让我们简短地总结和评价再次起到了自我反思的效果,同时老师又做出了切实有效的指导。在最后的时候,杨老师又语重心长地提醒我们要懂得感恩学校为培养我们所做出的努力,珍惜在清华读书的宝贵时光。

这两件活动让我收获很多,我会认真总结这三个月个人表现的优劣,听取导师建议,争取又一个提升。

——郝宸葳

  和杨老师见的第一面,我就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之后的每一次见面聊天,我总能收获颇多,我总是带着期待与问题前去,载着收获与放松归来。“来到这里,你们很多都会面临自信心被碾碎成渣,但是我期待着你们涅槃重生”,“这世上从来都没有什么理所当然”,“有些时候,我们应该学会和自己和解”……每一次的交谈都无意间持续很久,却都意犹未尽。我爱极了杨老师有理有据地道来一句句人生的道理,这些也是需要我去用以后的事去实践,用经历去感悟,慢慢琢磨。在班级活动中,杨老师在参与其中的同时也给我们了极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她见证着我们的成长,也陪着我们事后反思总结。杨老师带我们参观高分子实验室,畅聊专业前沿,也与我们谈天说地,从生活日常聊到国际形势,杨老师在专业与生活上都给了我启发与引导。

——朱雨璇

  成为杨老师的学生是我在清华园的第一个小幸运。

  每次与杨老师交谈后,我都能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从开学时第一次导师组活动开始,杨老师就很关心我们的状态。她谈到了上大学后身份和学习方法的转变,让我的许多困惑与担心都消失了。杨老师的教导给我带来了勇气与信心,去面对新生活带来的挑战,去尝试各种不同的可能性。

  与杨老师单独的交谈更是让我收获满满。在成绩不理想的期中周后,杨老师帮我分析学习上的问题,肯定了我一些想法的同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鼓励我重新安排规划接下来的学习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杨老师对我们关怀备至。她提醒我们好好吃饭,降温加衣,带来了冬日的一份温暖。杨老师让我感到十分亲切,让第一次离开家独自生活的我感到一份安心。

  杨老师不仅是认真严谨的学者,更是一个关心我们、照顾我们的朋友。她是我们可亲可敬的导师。期待未来,在杨老师的教导与关心下继续前进!

——曹悦如

杨睿老师带同学们参观实验室


本期导师2——卢滇楠副教授

卢滇楠 副教授

担任化工系主管教学副系主任,探微化01班班主任,今后将为探微书院的同学开设化工热力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并讲授研究生高等化工热力学。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分子工程。

同学有心得

  作为导师,卢老师与我们见面不多,但总能恰好发挥最好的作用。他询问我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为我们的选课指导方向,更清晰的阐释专业方向,解读我们应承担的责任。他指导我们专心学习,平衡时间,加强朋辈交流......种种有用的技巧和方式,为我们的大学生活铺平了第一段路。

  我是班里的班长,卢老师是我的班主任,平日里有什么工作上的问题,班里同学的心理趋势,我们都会及时沟通。面对我的疑惑和问题,卢老师总能给我满意的答案和方法。但是不管自己有多忙,他总会耐心的参加每一次班级活动,让班级更加凝聚。他有时亲切,有时又严肃,哪怕只讲一段话,也跌宕起伏,抓人心弦。我想,这便是一个学者,一位老师,一名智者应有的样子吧。

——忻若冰

  卢滇楠老师对于我来说,不仅是我的导师,还是我的班主任,这双重身份的叠加使我对卢老师更多了一份亲近感。

  随着正式学期的开始,导师对我的影响存在于各个方面。从学习方法的指导到生活技巧的传授,卢老师就像我们的父亲一样细心照料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还记得前不久,卢老师特意把我们四个(指四位以卢老师为导师的学生)叫到一起请我们吃了顿饭,耐心地询问我们这一个多月在校生活的状况,从学习到生活,并耐心地解答我们的疑惑,为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指明了方向,也使我对大学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避免走了很多弯路。

——郑卓凡

  初次与卢老师见面,是在入学第一天的书院大会,那是我们第一次有机会与所有的老师见面。当时的我坐在台下,看着台上作为主持人掌控了全场节奏的卢老师,深深地为老师的风趣幽默所折服。随后宣布了每位同学的导师,当我得知我有幸以卢老师为导师时,我开始对清华园的生活有了更多期待。书院常讲,要师生共同努力,建立美好书院,这也正是我几次与卢老师见面时感触最深的一点。有次我们几位同学一起与卢老师吃饭,在吃饭过程中,卢老师不仅细致地关切我们在学习、生活各方面的情况与问题,更向我们讲述了书院制度的设立与未来的发展,并询问我们对于书院各项制度的想法与期待,正是这些让我对清华的师生关系有了更多的理解。即使卢老师忙于科研任务、行政工作,但他仍愿意回答我们或许很不成熟的问题,愿意倾听我们的心声。

——徐梓迅

  卢老师应该是一个很忙的人,既有教学任务,又在书院有行政工作。我上次去英士楼找班主任的时候,听见卢老师在隔壁主持会议。但是就算这样,他也会抽出时间和同学们见面,借助聚餐的时间和我们交流学习、生活上的方方面面。对于我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他都会详细地解答,为我们提出建议。感觉上,和卢老师交谈的时候没什么距离感,他就是这样平易近人。也许这就是清华的老师吧,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尽心尽力,我们今后也要多向卢老师学习。

——范舒远


开学不过几个月

导师与同学的互动就已经影响初露

教学相长

相信未来的四年里

这段共同成长的旅程还会继续延续

给导师和同学带来更多的收获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