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导师在一起丨学古探微,共同成长

2021-05-10 14:39:59
人点击

我与导师在一起

书院制是“强基计划”在清华落地过程中的探索,“导师制”作为书院颇具特色的师生互动形式,如今也在探微书院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我与导师在一起”栏目旨在探寻探微书院的首批新生是如何与导师进行互动交流的。

让我们走近探微书院的首批同学和导师,看一看他们是如何“学古探微,共同成长”

本期导师——邢新会教授

图片

邢新会 教授 探微书院导师

■从事生物育种技术及装备方面等科研教学工作,发表论文270余篇,编著英文专著1部,发明专利80余项。2014以来连续入选爱斯唯尔高被引学者。多项技术已成功进入工业应用。作为清华-东工大等多个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负责人,为国际化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导师有话说

本次与邢老师的交流以采访的形式,部分采访内容摘录如下:

Q1:请问您目前的研究课题有什么?

邢:我们团队目前在做生物育种技术与装备及其应用,微流控微生物培养技术与装备及其应用,生命健康工程,酶工程,多糖生物医药创制,天然活性肽等方面的研究。欢迎同学们到实验室来了解学习。

Q2:请问您目前的研究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邢:没有困难,克服或解决困难是科研的本质,没有困难的科研没有挑战性。

Q3:您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怎么调整呢?

邢:我们团队培养人才理念是“问题导向,兴趣驱动,道器合一,德才兼备”,寻找使每位同学能感兴趣的科研题目是永远的追求和挑战。这条理念将作为我们在遇到困难时的动力之源。

Q4:您如何看待“科研”和“产业”间的关系?将一个科研成果落地,最终实现产业化需要经过哪些过程?

邢:科研的灵魂是创新,以问题为导向,重视新方法,追求原创,才能支撑产业创新发展。我们团队积极推进科研成果技术产业化,有很多和有实力企业合作进行成果转化应用的成功案例,也有通过支持学生或博后创业将原创性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应用的案例,目前有4项研究的技术实现了产业化转化。

Q5: 目前您的研究团队里已经成功产业化的例子有哪些?

邢:污泥减量化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糖胺多糖裂解酶工程技术、生物育种技术与装备已成功实现产业化,降尿酸大鲵骨肽技术进入产业化转化阶段。欢迎同学们与我做更进一步的交流。

同学们渴求知识的热情和老师大方解答的耐心将在我们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照亮前方科研的漫漫长路……


同学有心得

每一次和邢老师交流都非常的轻松愉快~邢老师关心了我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并且介绍了他的科研工作和经验。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详细介绍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变现为具体产业的背景与效果,这也与工科这一应用学科切实落地的初衷相符。在交流之中获得了很多的知识与成长!

——陈羿翰

每一次与邢老师的交流都使我受益匪浅。老师对自己研究以及srt项目的介绍又一次让我对化工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了解,也给了我更多的动力沿着化工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张怡

在这次导师交流中,邢老师介绍了他带领的实验室里面师兄师姐的科研项目,研究方向丰富而全面,太多了以至于想不起来了,从分子活性,基因剪辑,到生物芯片,再到大健康领域,其中有很多科研成果不仅走在技术前沿,而且已经拥有了广泛成熟的市场。这启发我们科研除了以求知兴趣作为导向,以探索未知作为动机之外,还应该着眼于产业化应用,解决实际问题,造福人类的生产生活。

——邱韬宇

在最近一次的交流中,邢老师提到自己带领的实验室的宗旨为:“问题导向,兴趣驱动,道器合一。”这对我的启发很大。首先,我们要和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和一颗志于解决问题的心。将理论学习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带去福音。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支撑我们持之以恒地去做一件事而永不言败。最后,化工领域的研究应做到“道器合一”,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架构原理的大厦;将理论化为实实在在的技术和器械,缔造实际应用的殿堂。

——郭蓓

师与生

图片

开学不过几个月

导师与同学的互动就已经影响初露

教学相长

相信未来的四年里

这段共同成长的旅程还会继续延续

给导师和同学带来更多的收获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