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微实践|初心一百年,探寻红岩精神

2021-02-22 16:39:40
人点击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守初心 担使命 找差距 抓落实

探寻红岩精神

01支队简介

“初心一百年——百年党史重要发生地学习调研实践支队”由来自探微书院、行健书院、新雅书院、环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化工系六个不同院系的七名同学组成。在中国共产党建成100周年之际,我们以历史为基、以传承为本、以发展为望,分为三组,于重庆、安徽、广东、北京四地开展线下线上相融合式的学习调研活动。

我们重走百年党史重要事件发生地,学习从革命斗争到新中国成立、从改革开放到扶贫攻坚,中国共产党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其背后的精神力量,并以此为航标,引领我辈时代青年的奋斗新征程。

本组以红岩历史事件为背景,造访坐落于重庆的红岩村,并与红岩革命纪念馆馆长进行了深度的访谈交流,结合相关理论学习知识,就红色旅游地如何更好地向青年人宣传红色文化,以及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该如何亲身践行红岩精神及其他优秀革命传统精神,实现其现实意义展开学习讨论。

02实践背景

“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大义凌然、临危不惧,碧血丹心、气壮山河。这是诞生于解放前夕的红岩魂,是历经数十载历史涤荡,愈发熠熠生辉的的精神宝库。

在建党百年之际,“百年党史重要发生地学习调研实践支队”造访红岩村,回溯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继承红色基因,起航新的征程。红岩村,又名红岩嘴,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指挥中心。

1939年初,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在红岩村成立。当时周恩来等领导同志或以中共代表、或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身份进行活动,与国民党当局谈判,进行统一战线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莅临红岩四十日。重庆谈判、上党战役,毛泽东坐镇红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红岩的历史增添了最为光辉的一页。

03前期准备

在前期准备过程中,组内成员首先进行了红岩精神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展开了对采访对象的寻找和调查。最终联系上了红岩革命纪念馆馆长马奇柯。

为了让采访准备更加充分,支队成员从历史脉络、精神内涵和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分工收集了红岩精神的理论资料,并汇集成文档,拟定了采访方案。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04理论学习

红岩小组的理论学习总共分为三个板块。

第一个部分是了解红岩史实,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南方局的同志们在革命胜利的前夜与国民党反动分子顽固派做着最后的斗争,以江姐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诗。

第二个部分是学习红岩精神的内涵,红岩精神是无产阶级革命者在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下与反动阶级展开的不懈革命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英雄气概和革命气节,是对我国“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的继承与发展,是老一辈共产党人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彻底解放大西南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畏艰险、不畏强权、不畏压迫”的“艰苦奋斗、百折不饶”的革命精神。

第三个部分是领会红岩精神的现实意义,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和面临的任务与产生红岩精神的时代背景不同,但它仍然是激励我们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仍然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尤为宝贵资源。”弘扬红岩精神,是历史的呼唤,也是时代的需要。

05馆长马奇柯采访实录

我们有幸联络上红岩革命纪念馆馆长马奇柯,在他的带领下参观了红岩村旧址及红岩革命纪念馆,并对他进行了近一个小时的访谈。

得知我们来自清华大学,马馆长便说,一定要跟我讲讲那些清华与红岩的故事。他如数家珍般地讲述到:曾经在这个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的清华校友有很多,包括宋平、乔冠华、章汉夫、荣高棠、蒋南翔,都是从这里生活工作成长走出去的。设在云南的西南联大的党的建设也是在南方局的领导下进行的。宋平在重庆期间还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同流而不合污》,主要讲了党是群众的一部分,必须和群众有密切的关系,但共产党员更应是群众中先进的、觉悟的部分,要领导群众,而不能淹没在群众的大海中。

讲到最后,他还特别强调,你们之后一定要找来读一读,好好学习一下。

此外,马馆长还说,作为一个红色基因的孕育之地,他们一直在为更好地向青年人传播红色精神作出努力。

他用一种绝对坚定的语气说到:我们过去对党员干部的教育还是比较多的,党员干部要以上率下,起率先垂范的作用。但是党的事业、红色基因要代代相传,另外一个着力点要放在青年人的身上,这叫承前启后。这样才能让党的事业、党的基层、党的力量更加的夯实壮大,更有力量。

在如何实现这种传承与传播,马馆长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方法:我们进行了红岩革命故事展演,还面向全国大学生开展了红岩故事一百讲活动。你可以讲述一个故事、一个人物、一个文物,或者一次游览的心得体会,通过这种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模式,动员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红岩精神的传播传承中来。此外,我们还准备举办唱响红岩活动,在网络上发布《红梅赞》《绣红旗》这样的歌曲,鼓励大家来翻唱,体悟红岩精神。所谓守正创新,守正,就是内容为王,精神不能丢;创新,就是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借助新媒体手段,满足大众传播的需求,在形式上进行创新,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让社会各界参与进来。

06总结交流

在采访之后,我们重新梳理了红岩精神的理论内涵,从中挖掘重点信息并与支队内其他同学进行了交流分享。

经过充分讨论,支队成员认识到,红岩精神留给我们的现实启示是:要牢固树立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要坚定信仰,跟着共产党走,在党的领导下,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要树立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要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要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在阅读材料之后,小组成员还设置了若干概念性和开放性的思考问题,引导支队其他成员打开思路,让同学们在支队会议上交流畅谈。

(图:支队成员讨论会合照)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07同学感想

红岩游记

云迷雾锁,晨光熹微。红岩嘴正等待着破晓到来。

2021年2月1日,距1945年重庆谈判已过去七十六载,离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已有两万六千余个日夜。

时间将曾经的硝烟四起、暗潮涌动写进历史,雕刻成了民族独有的记忆,而红岩村,便是它的一处孕育之地。

“提到红岩,很多人都是通过《红岩》小说,了解渣滓洞白公馆的故事,但这一片红岩村,可以说才是真正诞生了丰富的红岩精神的地方。”红岩革命纪念馆马奇柯馆长如是说道。

走进掩于山中的红岩村,攀满苔藓的石铺小路一直延伸到深处,两旁的木桩展示着昔日革命志士在此留下的珍贵影像,记录着这段熠熠生辉的岁月。

灰砖黑瓦,厚重肃穆,“中共中央南方局 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庄严地镌刻在石墙上。毛泽东主席在重庆谈判结束,即将返回延安前,在这里豪情激越地写下《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字字铿锵,掷地有声,跨越数十载的岁月,还能透过它看到当时伟大的革命者们的昂扬斗志,澎湃激情。而如今,在新时代的号角中,争做堪当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新人,当是这个时代所赋予的“风流人物”的定义,也是我们青年人孜孜以求的目标。

曲径迂回,顺坡而上。途经礼堂,我们来到一排特别的房屋——红岩托儿所,它由邓颖超指示创办,用于照顾同志们年纪尚小的孩童。这是一处极具生活气与生命力的乐园:周恩来在这里动员大家一起做玩具,邓颖超指示妈妈们了解学习儿童心理,这里还有自编自演的秧歌剧,广为流传的红色故事。纵使政治环境恶劣,敌我斗争尖锐,生活条件艰苦,当时的革命者们依旧在这里保留了生活本应存在的美好。他们相爱、结婚、育子,开辟出一片避风港,以一种最积极、昂扬、乐观的姿态,一面培育这些中国革命的后辈们,一面孕育着新中国终将到来的曙光。

屋外梅树一株,花开烂漫,凌寒盛放。它从何时移栽至此已不可考,只是一年年愈发繁茂,欣欣向荣。耳畔萦绕一曲《红梅赞》:“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新春来!”古老的梅树扎根地底,向阳盛开,根下是历史的沧桑沉淀,枝头是未来的生生不息。梅香自此处飘向不知名的远方,恰似这红岩的故事口口相传,红岩的精神播种四方。

石路渐深,空气渐沉。“红岩公墓”四个大字在汉白玉雕制的花圈衬托下更显沉重。这里是南方局、办事处和《新华日报》在重庆八年多的艰苦历程中,十余位不幸逝世的同志和家属的埋骨之地。不愿打扰逝者,我们只是在墓前深情三鞠躬后,便离开了此地。随后,马馆长向我一一讲述了这些革命先烈和亲属的故事,他们中有人因环境恶劣而病逝,有人在斗争中不幸遇害,还有一位离世时尚未成年的孩童。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将全部的生命都奉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奋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永远活在一代代中华儿女心中的人。

沿山路折返,身后是历史的陈迹,眼前已隐约可见现代化的展馆。我们到达最后一站,饶国模女士故居。她是红岩村的“房东老太”,在抗战时期,将自己在红岩嘴大有农场的土地无偿提供给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用作办公场地,并不遗余力地资助南方局度过经济难关。在重庆解放后不久,她又将自己的房产土地全部献给人民政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屋内存有一首她留下的诗,诗中动情地写道:“相祝明春今朝日,同饮一杯胜利茶。他年凯旋高歌时,红岩即是众人家。”

而如今,熙熙攘攘的游客慕名来到红岩村,造访这一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旧址,带着它所孕育的红岩精神开启新一页的生活,将更加深沉的力量凝会入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建设中。这一天,终于没有辜负老一辈革命家的期待。

走出红岩村,已值正午,红日高悬。昨日之艰苦卓绝历历在目,今日之壮美山河繁荣日新。

历史是背后支撑的脊梁,现实是肩上担起的重担,明天的历史将由我们挥墨书写。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新一代红岩人,我们,在路上。

——秦诗怡

文案:秦诗怡、郭艺博、袁登杰

排版:郭艺博、秦诗怡

审核:秦诗怡 冯旭 吴承晋